憂鬱症主題館邀請你一同關心身邊的人! 憂鬱症主題館-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組  樂動小將養成計畫開始囉!
簡體中文
 
憂鬱症主題館-最新消息 憂鬱症主題館-關於心理衛生組(包含工作項目與提供服務簡介) 憂鬱症主題館-支持我們 憂鬱症主題館-出版品(心衛組所出版的宣導手冊、單張、量表、海報..等,都可以在這裡找到) 憂鬱症主題館-網站導覽 憂鬱症主題館-聯絡我們(有什麼意見想說的,歡迎告訴我們喔!)
募集特區
大家一起來運動紓壓吧!!
憂鬱症主題館-線上篩檢(裡面有青少年憂鬱情緒自我檢視表、董氏憂鬱量表大專生版和台灣人憂鬱症量表提供大家檢視自己的情緒狀態!)
憂鬱症主題館-青年(大專)忘憂主題館
憂鬱症主題館-自殺防治網
八八風災專區
憂鬱症主題館-把Happy傳出去電子賀卡
憂鬱症主題館-公益快樂購(提供大家選購心衛組所製作出版的宣導品)
憂鬱症主題館-下載特區(提供大家下載我們拍攝的各式宣導短片、公益廣告和動畫)
憂鬱症主題館-求助資訊(蒐集了全台各地的醫療、心理諮詢與支持的資源)
憂鬱症主題館-心理健康活動分享(各單位最新的心理健康活動,歡迎大家一起來參加喔!
憂鬱症主題館-好站連結
憂鬱症主題館-台灣憂鬱防治聯盟
憂鬱症防治系列-心理健康專欄 首頁 > 了解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專欄
八八風災專文- 災難下的孩子怎麼安撫關懷轉寄給好友(0) 友善列印(147)


本文由大家健康雜誌提供
文/張雅雯

網路曾流傳一個真實案例,一名孩子每逢上課就睡覺,
後來老師發現,這孩子是921震災的倖存者,
因衝擊太過強烈,晚上都難以入眠,只有在上課的時候,
身旁有很多同學陪伴才有安全感,能暫時入睡……
八八災變對孩子造成的傷痛,可能超乎我們想像,
及早關懷及撫慰這些創傷,也就能早一步扭轉日後可能出現的偏差行為。

在921大地震將滿十周年前夕,南台灣發生八八水災,同樣導致許多學童面臨沒學校可上課的困境,甚至連最依賴的父母也離他而去,對於還需要照顧的孩子來說,嚇到連哭都哭不出來。相對於成人此時需要經濟援助來重建家園,孩子更需要的是心理撫慰,讓他知道:誰來遞補那個被依附的位子?
經歷創傷的孩童
易有不安、退化行為

關懷921地震134位未成年失依孩童至今的兒童福利聯盟家庭重建中心主任施靜芳表示,除了襁褓中嬰兒因年紀太小,可能沒有認知到災難,多數歷經災難的孩童都會產生創傷症候反應,比如反應呆滯、容易感覺害怕、出現尿床與吸吮指甲等退化行為、睡不安穩或不願意起床面對,也有不少孩童急著想趕快回學校、找同儕陪伴。

這些症狀持續時間因人而異,也隨著災害程度有所不同,若家有親人傷亡,創傷情緒可能會加倍宣洩或是格外深藏。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組主任葉雅馨指出,失去親人的悲傷沒有結束的時候,雖然會隨時間淡化一點,但遇到特定節日、場景又強化一些,重點在於如何與悲傷情緒和平共處,一般來說若有適當的情緒抒發,加上認識新的人事物,多數孩童能逐漸以平緩的態度去看待創傷。

提供依附感
減少災變恐懼

曾在921地震後輔導災區小學的台中教育大學諮商與心理應用系副教授潘素卿回憶,當時地震毀損了校舍,因此在操場搭設簡易教室,她發現不少小學生對於這種開放空間的上課方式感覺「很新鮮」,甚至因為併班上課可以認識更多同儕,所以淡化了孩童的恐懼感。

「溫、飽的感覺,對於小學以前的孩童最重要!」潘素卿分析,這時候的孩童本來就不用煩惱家計,只要有人遞補上依附的位置,滿足基本需求,較快能恢復常軌。她有一個學生的嬸嬸,當年正是扮演這樣的角色,每天很自然的叫這名學生跟她兒子起床、上學,就跟媽媽在的時候一樣,因此這個學生即使歷經災變,依然保有很樂觀的個性。

相較之下,青少年對於災變的感受較深刻。不過,施靜芳這麼多年陪伴過程中發現,青少年其實更在意「標籤化」的問題,他們希望旁人能夠「像以前一樣」與他相處;且能在同儕中獲得肯定,因此有人蠻早就交往男女朋友,希望從中獲得愛和歸屬的感覺。

用愛與包容接納
失依孩童的狀況題

施靜芳表示,這些孩童要適應一個新的寄養家庭或是新的學習環境,挑戰比其他同樣歷經災難的孩童更大,對於撫養者來說也是一項考驗。以下是輔導震災失依孩童發現的一些狀況,也將處理的經驗在此分享。

CASE1多頭馬車照顧
產生被拋棄感

就讀國小四年級的雯雯(化名),身邊三個阿姨都願意照顧她,為了不讓某一人負擔過重,阿姨們決定輪流讓雯雯住她們家,但每逢幾個月就要搬家一次,讓雯雯覺得自己像皮球般被踢來踢去。

建議》讓孩子輪流住在親戚家雖是體貼大人的作法,然而,國小以前的孩子需要明確的依附對象,生活上若常常變動,孩子處於不斷接觸新環境的不安定狀態,加上每個家庭的規矩不盡相同,會讓孩子產生適應的困擾,甚至心生「是不是我做不好」的被拋棄感,因此最好還是有固定的寄養住所。

CASE2轉到外地就讀
招受異樣眼光

佑星(化名)剛考上高中就遇到震災,舅舅為了就近照顧,沒徵詢他的意見就請託校長讓佑星轉學到南部。佑星一去學校就感覺彆扭,因為同儕不但知道他父母雙亡,也質疑他舅舅靠關係讓他轉讀這間明星學校。

建議》大人應尊重青少年的意願,做決定之前先與他們討論,分析什麼選擇最恰當,比如:孩子若不願意遠離原本的家,那在不轉學的情形下,是否有其他親戚可照顧;如果要到新環境就讀,要給孩子心理建設,或是先與學校的老師溝通,讓孩子可被友善的對待,而不是身分被標籤化。

CASE3撫養人的憂傷
引發孩童不安

孟莉(化名)在震災後改跟爺爺奶奶一起住,但他們因喪子之痛變得沉默,常常暗地掉眼淚,孟莉常擔心爺爺奶奶年紀大了,要是他們突然也走了該怎麼辦。

建議》孩童的情緒會受到撫養人的影響,若撫養人一直處於傷痛,孩子也會很沒安全感,因此社工關懷時,不只關心孩童的心理健康,撫養人的狀態也同樣重要。有些撫養人的困擾是原生孩子好不容易拉拔大了,卻得重新再養育一個幼稚園小孩,也需要花時間調整自己心態及做生涯規劃。

CASE4爭執失言
增加孩童心理創傷

明德(化名)的學業表現不如撫養他的大伯預期,被唸還出言頂撞,大伯一氣之下怒斥:「你不用功怎麼對得起你死去的爸爸!」明德心裡更感沈重。

建議》多數撫養人對這些孩童視如己出,但管教出現衝突時,為了要表達自己非常失望或憤怒,可能觸及孩子的傷心往事;也有孩童被責罵說:「你都比不上死掉的姊姊!」可能會讓孩童產生:「原來你們希望死的是我」的負面想法。

受驚戶不等於受災戶

潘素卿認為早日讓災民的生活安定下來,心理輔導才能發揮作用。對於孩童來說,導師在班級上以團體方式進行抒發情緒的普遍化諮商,已可發揮作用;若有親人傷亡等情緒問題的孩童,再給予特定化諮商。此外,有些孩童個性較敏感或是過去有其他創傷經驗,即使不是當下的受災戶,卻可能是需要輔導的受驚戶,這些孩童同樣需要較長時間的特定化諮商,且最好利用課後時間輔導,避免招來異樣眼光。


孩子年齡不同,歷經災難後的反應有別


兒童福利聯盟家庭重建中心主任施靜芳表示,歷經災難對於孩子來說是個震撼體驗,年紀愈小者,感受較不深刻,若身邊有大人及時提供依附,較易恢復常軌;年紀愈長者,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想得多、卻又不夠成熟,更需要去安撫他們的情緒,且幫助其在同儕中獲得肯定與歸屬感。下列是不同年齡層孩子歷經災難之後的常見反應:


2009/9/1 上午 10:38:20

| Top | Back |


帳號:
密碼:
   

電子郵件

  

工作熊NO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