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中文
憂鬱情緒自我篩檢
憂鬱症簡介
憂鬱症相關報導
我的憂鬱故事
憂鬱情緒相關研究
心衛出版品
憂鬱症問題留言板
數字會說話
漫談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專欄
心衛出版品
心情頻道聊天室
熱門話題
忘憂 DIY
歡樂 Fun Game
青少年築夢計畫
忘憂漫畫區
活動歷史區
兒童活動
憂鬱症防治活動
憂鬱症篩檢日
農村志工培訓
憂鬱情緒紓解教案分享園地
教育講座網
我的憂鬱故事分享
憂鬱症問題留言版
熱門話題討論區
網站建議留言版
首頁
> 憂鬱症主題館 >
憂鬱情緒相關研究
1998年-怒氣與健康現況調查
1998年發表
生氣族現形,六成國人每週來一次
女生比男生更常生氣、受氣包多為自己親人
你經常生氣嗎?什麼事會讓你生氣?哪些人最常成為你的出氣筒?
根據董氏基金會所做的調查顯示高達六成二的人平均每週發怒一次,每七人中就有一人每天都在生氣,受訪者生氣的原因以「自己做錯事或是他人做錯事」最多佔49.1%,其次為「與人發生爭執」佔41.5%,這一項調查是在今年7、8月間進行,以台北地區兩千三百二十一位連鎖速食店及咖啡店消費者為對象,其中男性佔39.3%、女性佔60.7%。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組主任葉雅馨說明分析結果指出,受訪民眾最常生氣的對象是自己的親人佔57.2%,生氣的場所也以家裡居多佔55.4%,其次是學校或工作場所,而生過氣後,四成九的人會採取離開令自己生氣的人事物的方式,也有人會找人聊聊、聽音樂、大睡一場的方式排遣氣憤的情緒。每天都生氣的人當中以青少年居多,他們也比較會用大吵、大罵的方式發洩,從職業來看,則以工人及家庭主婦每天生氣的比例最高,教育程度高的人比教育程度低的人較不易動怒。
精神科醫師王浩威指出這次調查顯示有五成八四的人容易生悶氣,長期壓抑情緒容易造成一些身心症狀,例如焦慮或憂鬱,而且心血管疾病的罹患率也比較高。
政大心理系教授黃國彥則說,生氣是維持身心健康重要的機制,但方式要健康,可以運用轉移法,例如搥打不倒翁或透過運動打球來抒發情緒。
葉雅馨進一步說明,從性別來看,女生每天生氣的比例比男生還要高一倍,女性在家中發脾氣的比率為62.1%遠高於男性的45%,而男性在職場、學校及公共場合發脾氣的比例則高於女性。在發完脾氣後,女性最常以找人聊天、大哭一場來平撫自己的情緒,而男生則多以運動來撫平自己的情緒!
如何避免自己情緒失控、臉紅脖子粗、咬牙切齒,影響自身健康呢?葉雅馨建議可以按以下的步驟來調整自己:1.覺察你的情緒:感覺一下身體或情緒的變化,覺察一下自己的情緒。2.離開引起憤怒的事:暫時離開現場,喝杯水,呼吸一下新鮮的空氣。3.適度發洩怒氣:不要一昧壓抑怒氣,將憤怒情緒作適度的發洩,例如把自己的憤怒罵出來、找人聊聊、運動一下...,都可以幫助你適度將怒氣發洩出來。4.情緒過後的回顧:找出令你憤怒原因,並想想下次再發生時,自己可以如何處理。5.適時的求助:如果憤怒的情緒已經嚴重影響生活、身體、人際關係時,可以試著找人協助!
◎點我看詳細內容(上)
◎點我看詳細內容(下)
「大台北地區民眾怒氣與健康現況調查—以連鎖咖啡店及速食店之消費群為例」問卷調查概要
一、調查單位: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組
二、調查分析報告:葉雅馨(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組主任)
三、調查指導教授:葉金川、黃國彥
四、統計資料處理:馬靄屏
五、調查執行:羅德珮、齊韻婷、謝文蒨、孫文光、沈嘉玲、蔡瑜文
六、調查時間:1998年7∼8月
2004/8/30 下午 02:49:41
|
Top
|
Back
|
Copyright
©
董氏基金會 / 心理衛生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董氏基金會網站內所有文章之轉載、複製、刊登、
使用須取得本基金會
書面授權
,否則以侵權論。
若發現網頁連結錯誤,請
聯絡我們
。
本網頁建議使用IE瀏覽器,為最佳觀賞環境
本網頁由
瑪尼國際
有限公司維護
帳號:
密碼:
電子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