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會花絮
 
【當憂鬱遇見信仰與醫學】2008.06.03
信仰結合醫療為憂鬱症患者帶來無限希望!


上圖左起為康復者-簡女士、林信男醫師、賴東明董事、李玉柱理事長、李嘉富醫師、陳永興醫師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目前全世界有超過一億人有憂鬱症,是全球第四大疾病。在憂鬱症患者人數節節攀升之際,令人沉思的是除在專業精神醫療的診治之外,宗教信仰將會是重要的輔助因子。宗教信仰是台灣民眾精神生活的重要支柱,透過使心靈平靜的儀式,可為憂鬱症患者的康復帶來無限可能。董氏基金會、醫學界代表、宗教界代表及憂鬱症康復者匯聚一堂,暢論如何透過宗教信仰及精神醫療的力量,以多元化的方式預防與面對憂鬱症!
與他同在

  董氏基金會董事賴東明表示,憂鬱症罹患比例日漸增加,在眾多憂鬱症防治聲浪中,如何有效幫助憂鬱症患者是工作的首務,根據董氏基金會調查,有63.5%的國人在處理明顯憂鬱情緒時,除求助專業外,同時會尋求宗教的力量!
  
宗教是一般大眾心靈寄託之所在,董氏基金會認為,只要社會有需要,除和醫學界合作,也應和宗教界密切合作。
  
   因此,基金會在2003年起與宗教團體合作,舉辦相關的憂鬱症防治宣導活動,四年來,共培訓1800多位宗教服務人員與信眾,希望藉由各宗教服務人員對憂鬱症的認識與瞭解,讓更多的信眾重視憂鬱症與自殺防治觀念。

  賴董事於會中表示要讓情緒低落的人,了解有人跟他同在,而宗教的力量就是讓他覺得有神跟他同在,有佛祖跟他同在,如此他就不會有孤獨的感覺發生,所以如果家裡有這種狀況的話,很重要的就是要有人讓患者覺得有人跟他同在。


上圖為董氏基金會 賴東明董事
  賴董事最後並提到日本的廣告作品中有一則是由柔道選手來做代言人的,針對年輕人而說的話,『人生不可拋棄』,理由是,你的生命不是你自己創造的,是別人給予你的,所以要尊重,不能隨便把拋棄它。
  正如日本的哲學家常常說的,你不是自己活的,你是被活著的,既然你是被活著,就要知道生命是別人賦予的,非常寶貴,因此,身體上有什麼微恙,就要想辦法克服。
信仰是電腦的軟體

  臺大醫院精神科退休醫師也是台北東門教會長老,目前在台灣神學院授課的林信男醫師表示憂鬱症與腦功能發生故障有關,他把腦比喻成是一個現在科學仍無法完全了解的超級電腦,而電腦運作除了硬體設備完善之外,更要有軟體的配合。醫療可以讓硬體維持功能,但醫療無法處理社會、人際互動等軟體。

宗教信仰在憂鬱症患者面對痛苦時,能給予正面支持的力量,協助其走出心力障礙。

  從信仰的觀點來談,憂鬱症患者需要的是被了解,不管痛苦是外來的或自己解讀錯誤所造成的,他們常苦於沒人知道他們的痛苦。

且憂鬱症患者常有找不到人分享的焦慮,如果平常即接觸信仰,當開始禱告時,已不再孤單而有人可對話,是信仰幫助脫離孤單的方法。


上圖為台北東門教會長老林信男醫師
  憂鬱的人常會覺得他們喪失掉很寶貴的東西,不管喪失掉的是什麼東西,但信仰告訴我們,失去的東西其實並非我們真正握有的,只是上帝委託我們管理而已。因此離開手中的只是還給了上帝,這樣的想法可以彌補人們在喪失時的失落感。
經行體悟

  一貫道總會李玉柱理事長表示,一貫道提出一個概念,人生的總源頭是「道」,也就是「路」的意思。做任何事都要講究路,人要獲得舒坦也要講究路,不管是身心靈的通路都要通暢,如果身體健康但心靈的通路阻塞就會造成各種病症,憂鬱症也是其中的一項。

  而一貫道所謂的「經行」,是在走路時,每走一步就念經文上的一個字,透過「經行」讓憂鬱症患者集中注意力,暫時忘卻煩心的事。透過配套禮節的進行,求道者會受到很大的震動,再經由經典內容的傳達,可幫助憂鬱症患者自我體悟。
  
   李玉柱理事長提出另外一個重要的概念「天人合一」。
天代表信仰,人代表醫療,幫助憂鬱症患者,兩者必須合一。患者需接受持續性的醫學治療,而人與人的互動則需要仰賴另一種力量。

上圖為一貫道總會李玉柱理事長
  因此,一貫道強調家庭的重要性,中國人所謂的齊家,即是全家齊心齊力來面對、接受及解決問題,這是齊家的另一個意義。同時,他鼓勵道親去陪伴與傾聽,讓憂鬱症患者回到健康的生活。
善用『心』

  慈濟人醫會李嘉富醫師提到證嚴法師曾在對志工的開示提到,宗教是人生的宗旨和生活的教育。許多人希望在宗教中尋求「相信」,而「相信」分三個層次,分別是信任、信仰、自信,當信任醫師時,醫師說的醫學觀念、施予的治療可以被接受,病症也就在治療中好轉。

  宗教信仰給人一種肯定的力量,因此最重要的是如何善用我們的「心」。慈濟人醫會推行社區關懷運動有三個原則,分別是感恩、尊重和大愛,透過尊重求助者的心,讓彼此相互感恩,使得大愛的力量能夠不斷傳承、散播,是許多病患在尋求宗教協助的過程當中,非常重要的安定力量。


上圖為慈濟人醫會李嘉富醫師

  因此他建議患有憂鬱症的人,投入社會服務工作,多和人群接觸,可減少不必要的孤寂。證嚴法師曾訓示信眾「分秒不空過,步步踏實做」,慈濟也提供了許多認識人群及尋求心靈平靜的機會,讓需要的人從中獲得自信與沉澱,善用宗教信念落實於生活,我們將會看到許多人能走過並康復。
放鬆、放下、放開

  曾經歷過憂鬱症困擾的簡女士亦到場分享自身經驗,現在的她藉由奉獻於宗教道場,協助道場事務來平靜、澄淨不安的心靈。

  在進入宗教裡面,她接受了「三放」,放鬆、放下、放開。藉由靜坐放鬆身體,研讀佛經放下身段,加入宮裡的活動來放開一些惱人的問題。不再逃避,而是在心情達到放下、放開、放鬆之後積極地面對問題。
  
值得高興的是,上個月詢問醫師,能否慢慢放下似柺杖般的藥物治療,醫師同意她可以減少用藥了。


康復者-簡女士
  對簡女士來說,精神醫療是醫治身體的專業治療方式,而宗教信仰是她治療心靈的管道,經由身心雙管齊下,才得以康復。簡女士也衷心祝福正承受心靈煎熬的病友,能夠早日找到屬於他們的心靈故鄉,慢慢重拾信心。

    高雄市立聯合醫院顧問醫師陳永興參與董氏基金會心理健康促進工作多年,他強調,憂鬱症患者尋求精神科醫師之外的協助是可以被理解,從心理層面和社會層面來看是自然的。

   宗教信仰確實可以輔助醫療成效,不論是何種宗教信仰,基督教、佛教、一貫道、天主教…等等的正派宗教,關心的是人生的價值觀,追求終極生命的價值。

  信仰協助人們正面思考,透過實踐、奉獻、與關心,告訴人們生命是有意義的,面對人生的不如意,宗教信仰確實對人的情緒穩定是有幫助的。從宗教中得到的溫暖及歸屬感,對憂鬱症患者是有莫大幫助的。

   但若憂鬱症症狀已嚴重干擾生活作息、睡眠、食慾、及工作表現,對自己失去信心,產生自殺意念,應立即尋求專業醫師幫助,不管是藥物治療或心理治療,都可協助症狀減輕與控制病情,加上宗教信仰的協助,改變人生的態度,積極面向人生。

上圖為高雄市立聯合醫院顧問醫師
陳永興醫師
  陳永興醫師表示身為精神科醫師,非常樂見社會公益團體及宗教界共同投入維護生命價值的行列!

   董氏基金會過去六年與宗教界密切互動,為了給予憂鬱症患者信心與力量,特別出版了收錄六個個案故事的書籍《憂鬱和信仰》,書中個案各以接觸不同宗教與醫學的經驗分享心路歷程,亦邀請精神醫學專家與宗教界代表進行解說與分析,著實值得參考及閱讀。

   期望夠過此座談會,為社會上還在痛苦深淵裡的朋友,帶來一線光明與希望。


憂鬱和信仰一書

     

 
 
董氏基金會 台灣郵政 公益贊助 網頁設計by昕淇CSIDEA
  內政部勸募許可文號:內授中社字第0970702746號 如有相關疑問,歡迎來電洽詢 董氏基金會02-2776-61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