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業」,難免會讓人情緒低落,一般人以為只要找到新工作自然而然又是一尾活龍,卻忽略了失業當時所引發的「憂鬱」會影響一個人很長的時間。
美國「職場健康心理學」所刊載的一篇名為「失業的困厄鎖鏈:財務負擔及失去個人控制感如何導致憂鬱及較差的身心健康」的研究證實了失業後引發的失落感及憂鬱情緒等負面影響會一直持續超過兩年以上,即使已經找到新工作了,還是會影響當事者身心健康。
這是一項為期兩年的研究,共追蹤訪談了756名剛失業的人∼都是失業13週以內且目前正在尋找工作的人。研究初期,先根據受試者目前及未來可能面臨或遭受的經濟負擔劃分等級,測量他們的憂鬱程度、個人控制感、身體健康及情感功能,在六個月及兩年後分別再測量一次,以便追蹤探討失業後到重新就業這個過程中,他們的經濟負擔、憂鬱情緒、個人控制感、情感與身體健康功能這幾項因素之間的關係。
結果顯示「失業」啟動了一個惡性循環的連鎖效應,因為失業所引起的經濟負擔增加的壓力,往往使得一個人誤以為自己正面對一個無法控制的變動環境,失去妥善處理事情的能力及自信,不自覺的讓自己較容易陷入憂鬱情緒當中,而這種心境同時也會影響正常的情感及身體功能,令人擔心的是這一道從失去工作到產生憂鬱情緒影響身心健康的鎖鏈,會持續困擾受試者兩年以上,受試者中即使兩年後重新找到工作仍然有71%的人表示,還會受到當初失業時一連串負面效應的影響。
失業了,除了孩子的學費、家庭的生活支出等經濟問題要煩惱以外,其實更要提醒自己釐清目前正在經歷的心理歷程,不要不自覺地被這種糟糕的感覺吞噬。可以試著寫下令自己難受的想法與感受,同時列出如何正向的回應,也可以與家人或朋友共同討論,分擔自己的煩惱,請家人共體時艱,一起度過非常時期;或是尋求專業諮商人員的協助,這將有助於打破這一道心情鎖鏈,不致受到太大影響,也幫助自己以更正向的情緒尋找下一個工作。
作者:葉雅馨 現為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組主任
2005/10/20 下午 02:36: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