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0 新年『心』慌慌 籲請政府正視心理健康促進聲明記者會
新聞資料參考
年關變難關,新年「心」慌慌
44個心理健康相關團體連署籲請政府重視國人心理健康促進
年關將進,正當民眾應歡喜迎新年時,國內股市卻受南歐四國財政危機牽連,呈現一片慘綠,兩年前金融風暴的危機感再度襲上民眾心頭。反觀這一年台灣除面臨金融風暴的衝擊,並歷經八八水災的驚恐,此外相關失業、毒癮、搶劫、自殺、他殺、暴力、情傷、卡債奴、爆料、中傷、詐欺等等亦不斷發生,種種事件或社會環境引起民眾的不安及緊張,對前述問題,政府究竟有何因應可以給予民眾心理健康的環境?
健康人生聯盟張玨召集人表示,世界衛生組織(WHO)2004年即對外正式宣告:離開了心理健康,就不能稱之為健康。在台灣張珏教授以中華心理衛生協會開始,從2004年起聯合了多個關注心理健康的團體組成健康人生聯盟,2003年SARS期間也成立心理健康行動聯盟,甚至最近的八八水災心理衛生行動聯盟,以及此次的連署,全都是希望呼籲政府重視心理健康。因為心理健康是每個人的權利,保障心理健康基本人權,建構心理健康環境,政府責無旁貸。
長期關注財經議題的賴士葆委員也到場表達支持,並以自身在服務的過程中,接觸許多民眾,由於失業、家暴等生活的壓力,造成心理問題,讓他更加關心大眾的心理健康。委員也認同心理健康促進中「預防勝於治療」的概念,在問題惡化之前,及早處理。並承諾願意在立委職權內,呼籲藍綠立委不分黨派,共同支持協助本次連署訴求,督促衛生署提高心理衛生相關預算。
台灣諮商心理學會林家興理事長說,心理健康促進的工作,需要充足的經費支持,以便照顧那些不到需要接受治療,卻因失業、失戀等原因,造成心理痛苦的民眾,避免心理狀況惡化,這也是一種積極增進心理健康的方式。心理健康促進經費的擴展,可以參考美國加州的做法。加州政府針對年收入超過百萬的民眾加徵1%富人稅,並將稅收用於心理健康促進推展工作。林理事長建議,以加州做為借鏡,國內也應擴編心理衛生預算。
台灣輔導與諮商學會張德聰理事長表示,鄰國日本在健康促進的規劃上,除「健康增進法」的修訂外,也進行為期十年的「健康日本21」健康促進政策,其中就將「心理健康促進」列為目標之一。因此國內健康促進政策法條制訂,必須兼顧身、心、靈健康,不應只是「身體」健康,「心理」與「心靈」健康同樣重要,現行健康促進法裡並未明確列出包含心理健康促進業務之歸屬,呼籲衛生署應對「健康促進法」內容重新調整。如條文修正不易,應訂定「心理健康促進法」,明訂心理健康促進相關業務與經費來源。最近我國正籌劃召開全國教育會議,校園心理健康與輔導攸關學生人格正常發展,另基於預防甚於治療,要呼籲教育部能將校園心理健康與輔導納入研討議題之一。
中華心理衛生協會呂淑貞理事長補充,在過去與政府單位合作的經驗中,如失業民眾的輔導方案等,社區關懷專案等,往往發現政府的支持相當有限,所提供的資源大多不足。而從各國心理衛生支出比例來看,美、英、法、澳等歐美國家,心理衛生支出佔整體衛生預算比例都達6%到10%,但我國心理衛生支出比例僅佔2.77%,對於心理健康相關預算太低。因此希望透過各團體的合作,請政府重視預算編列。
董氏基金會姚思遠執行長建議,心理健康的關注應與身體健康等同。除了專業及民間團體的投入,政府也應有適當之經費提撥,才能讓心理衛生的預防、輔導、治療都有效被執行。心理健康促進款項之增加,應從法條政策的修訂著手,修改菸害防制法第四條第四項規定關於菸品健康福利捐分配及運作辦法,將「心理健康促進」加入分配辦法中,增加心理健康促進之款項經費。
今台灣諮商心理學會、台灣輔導與諮商學會、中華心理衛生協會、健康人生聯盟、董氏基金會聯合等44個關心心理健康相關團體共同連署,籲請政府重視,並投入資源促進國人心理健康。
媒體聯絡人請洽: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組 葉雅馨主任(TEL:02-2776-6133分機200,0937-904386) 謝秉廷先生(TEL:02-2776-6133分機207,0939-491081)
中華心理衛生協會 溫桂君小姐(TEL:02-2557-6980、0968-873862)
現場剪影
 賴士葆委員也到場關心
 左起董氏基金會姚思遠執行長、台灣諮商心理學會林家興理事長、健康人生聯盟張玨召集人、中華心理衛生協會呂淑貞理事長、台灣輔導與諮商學會張德聰理事長代表連署,籲請政府正視心理健康促進。
心理健康促進連署書


|